提问

造谣算寻衅滋事罪吗?

大律师网 2024-08-26    100人已阅读
导读:今年7月2日,一张所谓“网易新闻”发布的“上海财政紧张向寺庙借款100亿”的文字图片在各大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引发上海乃至全国网民广泛关注。7月3日晚在外省市将编造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孙某民抓获归案。目前,犯罪嫌疑人孙某民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具体内容大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

造谣算寻衅滋事罪吗?

  在本案中算。

  造谣的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名取决于其影响范围,如果是针对个人的特定行为造谣,或者损害他人名誉权等方式的,有可能构成诽谤罪。而在本案中针对是当地财政和寺庙这种单位性质的对象,以造谣的方式传播虚假信息,并且谣言传播范围广,一度上热搜,且动机方面较为明确,这类行为已经构成了寻衅滋事罪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行为怎么处罚?

  寻衅滋事行为的处罚根据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实际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一般来说,寻衅滋事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为: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构成刑事犯罪的,即寻衅滋事罪,则由检察院提起公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具体处罚为:

  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

相关法律知识

更多>>
TOP
2008 - 2025 ©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