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间的财富赠与有何特殊税收规定?
1. 契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的规定,房屋等不动产的赠与属于契税征税范围。但目前,对于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或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之间的无偿赠与,依据各地具体税收优惠政策,部分省市免征契税。
2. 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受赠人接受财产赠与时可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亲属间的赠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例如,直系亲属间无偿赠与房产,若满足“满五年且为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条件,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财产赠与,按照现行法规,如果赠与财产价值不超过规定的免税额度(每年每人3万元人民币),也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 各地关于房地产交易及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捐赠财产来源合法性审查怎么办?
捐赠财产来源合法性审查是确保慈善捐赠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防范和打击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捐赠财产必须是捐赠人的合法财产,即其来源应当合法、明确,且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律师或法律服务机构需要对捐赠人提供的财产来源证明材料进行严谨的审核,包括但不限于:审查捐赠财产相关的交易合同、发票、银行转账记录等原始凭证;核实捐赠财产是否涉及违法犯罪所得,如贪污受贿、走私、诈骗等非法收入;查证捐赠人是否已依法缴纳相关税费,以避免偷逃税款行为。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 这一规定确立了捐赠财产来源合法性的基本原则。
2. 《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六条也指出:“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捐赠财产应当是捐赠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3. 另外,《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和其他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这对于审查捐赠资金是否涉嫌洗钱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这也为审查捐赠财产是否依法纳税提供了法律支持。对捐赠财产来源合法性的审查需严格遵守以上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核查。
遗嘱订立与执行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遗嘱订立与执行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遗嘱订立: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可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通过自书、代书、录音录像、公证或口头(仅限危急情况)等形式订立遗嘱。订立遗嘱时,遗嘱人应明确表达其意愿,并对遗产的处分做出具体安排,同时需要遵循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如不得剥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份额。
-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自书写并签名,注明年、月、日。
- 代书遗嘱: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 录音录像遗嘱: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手续。
- 口头遗嘱:在遗嘱人处于危急情况下,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2. 遗嘱公示:遗嘱人生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公示遗嘱,但公证遗嘱在公证完成后即产生公示效力。
3. 遗嘱执行:遗嘱人死亡后,遗嘱执行人应当按照遗嘱内容执行遗产分配。如果遗嘱指定了遗嘱执行人,该执行人负责清理遗产、清偿债务、分割财产等工作。若未指定遗嘱执行人,根据《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可以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或数个继承人担任执行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4. 遗嘱争议解决:对于遗嘱的有效性或遗嘱内容有争议的,相关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遗嘱效力,或提起继承纠纷诉讼。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至一千一百四十四条关于遗嘱订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至一千一百五十二条关于遗嘱执行的规定;
相关司法解释及地方法律法规有关遗嘱和继承的具体规定。
亲属间的财富赠与在确实享有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具体的税率、免税额度以及适用条件等可能会因城市和赠与财产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进行亲属间财富赠与时,建议先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或律师,以确保合法合规并最大程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免不必要的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