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审判决不服如何启动二审申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或第三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均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在提出上诉时,必须明确表示对原判决不服的具体内容和理由,并提供相应的事实和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二审程序一般以书面审查为主,但必要时可以进行开庭审理。
引用法条:
1.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3.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对生效判决,为何需要区分二审申诉和再审申请?
二审申诉和再审申请是两种针对生效判决的不同救济程序,它们在启动条件、审理对象以及纠错机制上有所区别。
1. 二审申诉:又称上诉,根据我国两审终审制,当当事人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程序主要审查原审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审判程序是否合法等,是对一审裁判全面、整体的复查和评判。
2. 再审申请:是在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现确有错误,基于法定事由,由当事人或者特定机关向原审或者上级法院申请重新审理的程序。再审程序的设立旨在纠正因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或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导致的错判、误判。与二审不同,再审不是诉讼的必经阶段,且更侧重于对生效裁判实质性错误的纠正,启动门槛相对较高。
引用法条:
1. 关于二审申诉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64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以及其他关于上诉程序的相关条款。
2. 对于再审申请,其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9条至213条,其中明确列举了可以申请再审的五种法定情形,包括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或者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等。区分二审申诉和再审申请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实现错案的有效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对一审判决不满,二审申诉流程如何进行?
诉讼制度中,如果当事人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结果不满意,依法享有上诉权,可以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二审申诉。二审程序是纠错机制和权利救济的重要环节,遵循“全面审查”原则,不仅对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复核,还会对一审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具体流程如下:
1. 提交上诉状:在一审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的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上诉状应载明上诉请求和理由,以及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事实、新证据等信息。
2. 缴纳上诉费: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提起上诉需要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相应的上诉费用。
3. 一审法院移送案卷材料:收到上诉状后,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其他当事人,并在十日内将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
4. 二审法院受理与审理: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案卷、证据后,经过审查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通常会在三个月内公开开庭审理(特殊情况可延长),并在审理结束后作出终审判决或裁定。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诉的事实和证据等。”
3.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七条:“案件受理费包括:……(二)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申请再审的案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启动二审申诉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准确地按照法律规定行使上诉权利,并在专业律师指导下准备充分的上诉材料和策略,以提高申诉的成功率。同时,请务必注意遵守法定的上诉期限,以免因错过时间而丧失上诉权。
『温馨提示』想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当您陷入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律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