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裁定后查到被执行人新财产如何处理?
终本裁定,即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暂时无法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的权益就此终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九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具体操作上,当债权人或执行法院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线索时,应立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向原执行法院提交恢复执行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请求恢复执行并对新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法院审查核实后,应当依法对新发现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并可进行评估拍卖,用于清偿债务。
【法律依据】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九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原因消除后,恢复执行。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时,应当恢复执行。”
终本执行中发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如何处置?
在终本执行程序中,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财产以逃避执行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可以依法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恢复执行。首先,法院应当对被执行人的转移财产行为进行调查核实,确认其是否存在恶意逃避执行的情况。一旦认定被执行人确有转移财产行为,且该行为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可以做出以下处置:
1. 追回被转移的财产:根据转移财产的具体情况,法院可以向接受财产的第三方发出追缴令,要求其返还已接收的财产。若第三方明知是被执行人的转移财产而接受,可能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处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通过转移财产等手段规避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对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六)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在终本裁定之后发现被执行人有新财产时,债权人应积极行使自身权利,及时通过合法途径向执行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并提供相应的新财产线索,以便于法院采取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保障债权得以实现。同时,法院也会基于公正公平原则,对新发现的被执行人财产依法进行处理,确保生效裁判得到有效执行。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终本裁定后查到被执行人新财产如何处理”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